免費線上老虎機
-中職真的有外角海嗎?中職需要電子好球帶嗎?-
滿天星7pk下載
。即時熱搜[生日送現金,工作暑熱警告],最近中職開打,作為全世界唯一看得到棒球的國家,臺灣人還是挺幸福的。也因為其他國家都沒在打,那其他國家的球迷,包括記者,自然都來看中職。 金鶯隊的記者Dan Clark還有WTNH News 8的記者Suzie Hunter不約而同,先後在自己的推特表示:中職好球帶實在太變形啦!打者這樣要怎麼打?(此為不負責任翻譯,不過也差不多意思)。 哇,我們以前總是自嘲「變形XX」,還有中職特產的「變形蟲好球帶」,看起來揚名國際了呢。但中職主審真的如此不堪嗎? 像是這一位,但其實他執法還是挺嚴格的,圖截自CPBL TV 先講MLB好了,MLB在2008年引入Trackman,從此之後每一顆球軌跡都會被記錄下來。當然,好壞球裁判到底判錯還是判對,也可以透過這個系統知道。 根據一份針對2018年的研究顯示,大聯盟總共89個裁判,他們的「好球帶不一致比率」,大概是9%左右。好球帶不一致比率意思就是,同樣位置的球,上一顆判壞球,結果這一顆判好球。就是我們常說的:變形蟲(註1)。
一到九局還會有些起伏,這是因為壓力跟時間也會多少影響判決 圖片來源:Mark T. Williams Boston University Study 2019 (註1) 我會特別先提這個是因為,我想絕大多數球迷都會認為,即使外角海也沒關係,即使A4好球帶也沒關係,但好球帶要兩隊一致。另外呢,在2018年的資料中顯示,裁判平均判錯的比例,大概是9%多一點點。 變形蟲比率跟誤判率,在大聯盟官方2008年剛引進Trackman時,大概都是16%左右。可見這套系統對於提升裁判的準確率,有非常顯著的效果。少了7%代表什麼,代表一整季少了25000多顆判錯的球…… 但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研究顯示,裁判會根據球數,放大縮小好球帶。在兩好球的時候,好球帶會變得比較小。而在三壞球的時候,好球帶會比較大。如果上一顆球是好球,下一顆球投過來的時候,好球帶也會縮小一點(註2)。 而且這件事並不是,某幾個好球帶比較誇張的裁判才會發生,是每一個裁判都會如此。結論是,裁判會避免做出「關鍵」的判決,比如上段所言,已經兩好球,再一顆好球就要拉掉,或是再一顆壞球打者就會被保送的狀態下。裁判會盡量避免做出這類的判決,這可能是為了求「公正」。
這張圖線越往右邊,就越不可能判好球,另外一側反之 圖片來源:What Does it Take to Call a Strike? Three Biases in Umpire Decision Making (註2) 講了這麼多,中職呢? 根據臺體大黃致豪教授(黃教授同時也是站上作者臺體阿豪師)與逢甲大學許懷中教授最新出爐的研究,這研究真的很新,是今年2月剛剛接受出版的(註3)。 裡面一樣用trackman,一樣是2018年,收集了5000多顆球的資料。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,中職裁判有沒有外角海呢?有,但是跟大聯盟一樣,平均而言,只有對左打者,外角會多出大概半顆球。也就是左打者的6號跟9號位,會稍微向外凸出去一點點。相對於右打者,就是會在6號跟9號位,向內角凸出去一點點。
中職好球帶以左右打看的樣子 圖片來源:Approximating strike zone size and shape for baseball umpir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. (註3) 反過來對右打者,則是有些裁判沒有外角海,有些裁判有。左打者有外角海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,如果是左投投向左打外角的球,會因為是從內角拐出去,而看起來沒有那麼外角。反之,如果是右投的話,面對左打的球,如果投到外角,通常會是往內角拐進來,很少會拐出去。所以視覺上看起來,會是好球。 而右打者沒有普遍有外角海的原因,我想是,即使是右投對上右打,通常也不會有明顯從內拐出去的感覺。所以不會普遍都有外角海。 另外,一如過去的研究,中職裁判平均的好球帶,並不會像棒球規則那樣,是個長方形,
世界盃投注
而會更接近橢圓形。也就是好球帶四個角的不太會撿,而上下左右會稍微多出去一點。 中職好球帶大概是這個樣子,長方形框框就是理論上的好球帶 圖片來源:Approximating strike zone size and shape for baseball umpir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. (註3) 這基於一個原因,即使棒球規則告訴我們,通過好球帶的是好球。但如果一個投手投了一顆垂直系變化球,然後那顆球通過本壘板時,削到好球帶最下緣,之後落地(或是變得很低),
足球賽程
基本上裁判都不會把這種球判成好球。 而這也很好理解,如果這樣的球被判成好球,而且出現機率可能還不低。那估計每個打席紅中都會跨欄一次…… 我現在要講重點:中職裁判好球帶一致嗎? 答案是:「Yes!」根據兩位教授用大量的好壞球判決做出的模型,可以預測大約91%的裁判好壞球:意思是模型說好球,
北京賽車pk10計畫
裁判也判好球,反之亦然。如果只看好球,準確率是86%。還記得我前面說的美職研究嗎?MLB2018年裁判好壞球一致率也是91%左右。 雖然可能因為不同的研究方法,得出的數字有所誤差。但至少我們可以說,基於現在的研究數據,中職跟大聯盟裁判的好球帶穩定度,是差不多的。 當然這也可能有其他原因,比如中職好球帶比較小,像是根據研究,中職好球帶上半部的地方,大概比美國少了幾乎一顆球。另一個可能是,中職裁判比較少,比較不會有太誇張的離群值。比如說那個什麼Angel的,什麼西的但平均來說,中職裁判素質是跟大聯盟差不多的。網路上甚至有Angel Hernandez的「精華」剪輯影片來源: Made The Cut 那中職需要電子好球帶嗎?或是要不用人類主審判,
易遊捕魚
直接用電腦判決嗎?先說我的答案是:引進電子好球帶,絕對有助於裁判品質提升,但要不要直接用電腦判決,我個人算是支持,不過電子好球帶也會有解決不了的問題。 前面已經說過,在引進trackman前後,MLB裁判水準是有顯著提升的。因此,我支持中職把每個球場都裝上trackman,讓裁判可以檢討自己的錯誤,進一步提升判決品質。 而電腦「理論上」不會因為時間、壓力、疲勞,甚至是主場球迷這些因素影響判決,電子好球帶理論上也可以解決,好球帶隨著球數變大變小的問題。至少電腦「理論上」不會為了公正,或是怕做出關鍵性的判決,而有「不判連續兩個好球」這種事情。 但我說的「電子好球帶解決不了的問題」是:即使用電腦,大家還是會不爽,還是會上來吵架。證據就是去年引進電腦判好球帶的大西洋聯盟,不只一次教練因為好球帶上來拐氣。像這樣,
滿貫大亨2
影片來源 這是因為如前所說,棒球規則寫的是只要通過好球帶任何一部份就是好球。即使他是顆左投投給左打,然後捕手接到的時候已經在右打區的球,或是像前面說的,通過好球帶之後垂直落地,只要削過好球帶一點點,就會被判好球。 這當然合乎規則,只是如果打擊的是你,就算是電腦判的,你會不會不爽? 前面說這麼多,其實是要證明,即使沒有電子好球帶,中職裁判也沒有比較爛,事實上如果從旁證看也是:比如12強的比賽中職打者會用力追打好球帶外的壞球或是放掉好球嗎?那為什麼我們這麼有感?其實就是很簡單:我們在乎。 相對於遙遠的大聯盟,中職誰贏誰輸通常我們更在意許多,
神來也德州撲克apk
因為大聯盟我們不一定有支持球隊,就算真的有,也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情感連結。但中職通常會有特定的支持隊伍,而且因為比賽就在我們自己國內,所以對於球隊的情感連結,一般會比對大聯盟球隊強上許多。 我不想用「subuki」這種字眼,但如果比賽就在一分差兩分差之內,輸球那方不爽的情緒總是要有點出口。除了檢討XXX怎麼吞了3K4K5K,或是罵總教練的調度,如果剛好有幾個看起來是影響勝負的判決,那裁判自然是檢討的第一個目標。如果兩好一壞的時候裁判撿的話……影片來源 我其實也是,過了好幾年,偶爾還是會忍不住想,
寶島娛樂城欣兒
如果當年陳鴻文投給井端弘和那顆球,裁判撿了,不就沒後面了嗎?說真的,這沒什麼不好的,總是要有討論才有話題性,如果一場比賽看完,大家只看到比數就回去洗洗睡,那更糟糕。 只是檢討的同時,我們也不要忘記,與其不停怪罪裁判,不如先看看自己的打線,為什麼不能多打幾分,自己的投手為什麼不能再多投幾顆球讓對面揮棒也打不到。到頭來,要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上。 那國外記者的評論,呃,他們也只看了一場兩場,這種人我們通常叫他「一日球迷」。前面也說了,外國的月亮沒比較圓,所以要不要信,嗯哼 ※特別感謝論文作者許懷中教授對於論文內容的提點,謹此致謝。 歡迎來我的粉專聊運動:一貫三畫天地人 封面圖源:截自CPBL TV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?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-什麼都聊廢文區、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! 更多中華職棒:中華職棒十年一覺 2010年代大事回顧夢迴吹角連營 中職場上的經典對決但使龍城飛將在:養父鐵與他傳說的2001黃沙百戰穿金甲:陽建福成為傳說的2004黃沙百戰穿金甲:費古洛投回大聯盟的2007 註1:Williams, M. T. (2019). MLB Umpires Missed 34,294 Ball-Strike Calls in 2018. Bring on Robo-umps? 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bu.edu/articles/2019/mlb-umpires-strike-zone-accuracy註2:Green, E., & Daniels, D. P. (2014). What does it take to call a strike? three biases in umpire decision making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4 MIT Sloan Sports Analytics Conference.註3:Huang, J., & Hsu, H.-J. (2020). Approximating strike zone size and shape for baseball umpir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, 20(2), 133-149.,